摘要:“呦!呦!”“1、2,1、2……手夹紧,出拳!”在青少年宫的武术馆里,身穿练功服的徐锡华和徐燕萍特别引人注目,他们既是父女,又是志同道合的战友。父女两都选择了将最美好的青春贡献给武术事业,铸就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八十岁的“武痴”徐锡华今年已...
“呦!呦!”
“1、2,1、2……手夹紧,出拳!”
在青少年宫的武术馆里,身穿练功服的徐锡华和徐燕萍特别引人注目,他们既是父女,又是志同道合的战友。父女两都选择了将最美好的青春贡献给武术事业,铸就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八十岁的“武痴”
徐锡华今年已有80高龄,但他依然精神矍铄,身手十分矫健,根本看不出是个八旬老人。他练武已有半个世纪之久,被圈内的人称为”武痴“,而一切要归功于在部队的时光。
“1960年,初入部队时,有一位军官对武术造诣颇深。”那位军官算是徐锡华学武道路上的启蒙老师,他因此受到深刻的影响,跟着军官练武术,一晃就是三年。
退伍后,徐锡华依然没有放下武术,反而更痴迷了,四处求学,终成为一代武术大师何长海门下弟子。
当时何长海居住在杭州,已经参加工作的徐锡华利用休息时间到杭州求学。从1963年到1971年,他隔三岔五就跑去杭州,坐着绿皮车,花上一整天的车程,只求得到老师片刻的指点。
何长海的弟子有数万之众,而最有成就的也就不过十人,颇有习武天赋的徐锡华是其十大弟子之一,从刀、枪、剑、拳、棍到散打、对抗,徐锡华都有颇深的造诣。
1981年,何长海去世,徐锡华又转随着其儿子伍之初学习。为了精进武艺,徐锡华并不介意拜师弟为师,每次到杭州,他都要学上三四天才肯回来。按道理说,练习了半个多世纪的他武艺可谓超群,可是他从不傲人,一直虚心求教,直到2017年,年岁渐长的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,才结束在杭衢两地来回奔波,但是对于练拳,他依然没有放下。
潜心教学数十载
徐锡华不仅为了自身提升武艺努力,更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的武术文化。
“六七十年代,在衢州,想要学武术的人多,但是教授的师傅少。”于是,徐锡华当起了武术老师。1972年,他便在衢师操场带领爱好者们练拳击,“想要练好武术,必须要注重拳法、腿法和摔法,每一项在对抗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要。”
八十年代,学武的人突然多了起来,源于当时热播的一部电影——《少林寺》,不少人上门求学武术,一时间掀起了武术热潮。“上门来请我去授课,我还走进了农村教学。”看着大家学武积极性如此之高,徐锡华教的也开心。
之后,武术的巅峰时期似乎过去了,随着治安变好,武术也失去防身自卫的意义,学武的人越来越少。“不少开武馆的都纷纷关了门。”
徐锡华并没有放弃,前两年,他利用暑假,在府山公园上免费开设了为期两个月的武术培训班,带领十几个孩子学习武术。“学武之人又回来了。”随着传统武术有望进校园的消息出来,不少孩子们都学起了武术。这可乐坏了徐锡华,“武术不灭,我心不灭。”
上阵父女兵
在女儿六七岁的时候,徐锡华便开始教她学习武术,“其实那时候,我喜欢的是舞蹈,对武术并没有兴趣。”徐燕萍说,练着练着就真的爱上武术了。在她学生时代,还参加了全省高校女子全能武术比赛并且获得了冠军。
徐锡华评价女儿是真的有天赋的,他的儿子就对武术丝毫兴趣都没有。
1998年,二十来岁的徐燕萍便跟着父亲一起教大家习武,她边练边教,每天练习七八个小时,虽然辛苦,心里却美滋滋的。女孩子天生爱美,徐燕萍也不例外,练习散打容易伤到肌肤,为了不伤及容貌,徐燕萍一直练习套路,刀枪剑棍等。
徐燕萍坦言,真正让她爱上武术的是孩子们。在公安系统上班的徐燕萍利用中午及下班时间,教孩子们习武,“看着这群可爱的孩子们,真的很有满足感和幸福感。”徐燕萍说这是她和孩子们之间的互相认可,即便放弃休息时间,她也愿意陪着孩子们成长。
因此,在青少年宫暑期第一次开课之际,徐锡华和徐燕萍父女便齐上阵,徐燕萍教孩子们基本功,徐锡华在一旁指导孩子们的姿势。即便练的大汗淋漓,不管是教练还是学生,依然坚持一到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。
“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武术,弘扬中国传统文化。“这是父女两共同的心声。
(原标题《半个多世纪“痴心不改” 只为传承中华武术文化》。编辑 梅玲玲)